共享式以太網是什么
共享式以太網是什么
現如今,網絡的使用已經十分普遍,同時也會有各種各樣的局域網知識出現。比如,共享式以太網是什么。學習啦小編在這里為大家詳細介紹。
早期的局域網一般工作在共享方式下。在使用共享式以太網時,會有這樣的感覺:有時候網絡快得如行云流水,有時候卻慢似蝸牛爬行。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現象呢?這就得從共享式以太網的工作機制談起了。
工作機制
共享式以太網(即使用集線器或共用一條總線的以太網)采用了載波檢測多路偵聽(Carries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,簡稱CSMA/CD)機制來進行傳輸控制。
1、帶寬共享
在局域網中,數據都是以“幀”的形式傳輸的。共享式以太網是基于廣播的方式來發(fā)送數據的,因為集線器不能識別幀,所以它就不知道一個端口收到的幀應該轉發(fā)到哪個端口,它只好把幀發(fā)送到除源端口以外的所有端口,這樣網絡上所有的主機都可以收到這些幀,如圖1所示。這就造成了只要網絡上有一臺主機在發(fā)送幀,網絡上所有其他的主機都只能處于接收狀態(tài),無法發(fā)送數據。也就是說,在任何一時刻,所有的帶寬只分配給了正在傳送數據的那臺主機。舉例來說,雖然一臺100Mbps的集線器連接了20臺主機,表面上看起來這20臺主機平均分配5Mbps帶寬。但是實際上在任何一時刻只能有一臺主機在發(fā)送數據,所以帶寬都分配給它了,其他主機只能處于等待狀態(tài)。之所以說每臺主機平均分配有5Mbps帶寬,是指較長一段時間內的各主機獲得的平均帶寬,而不是任何一時刻主機都有5Mbps帶寬。
2、沖突檢測/避免機制
在基于競爭的以太網中,只要網絡空閑,任何一主機均可發(fā)送數據。當兩個主機發(fā)現網絡空閑而同時發(fā)出數據時,如果同一時間內網絡上有兩臺主機同時發(fā)送數據,那么就會產生“碰撞”(Collision),也稱為“沖突”,如圖2所示。這時兩個傳送操作都遭到破壞,此時CSMA/CD機制將會讓其中的一臺主機發(fā)出一個“通道擁擠”信號,這個信號將使沖突時間延長至該局域網上所有主機均檢測到此碰撞。然后,兩臺發(fā)生沖突的主機都將隨機等待一段時間后再次嘗試發(fā)送數據,避免再次發(fā)生數據碰撞的情況。
共享式以太網這種“帶寬競爭”的機制使得沖突(或碰撞)幾乎不可避免。而且網絡中的主機越多,碰撞的幾率越大。
雖然任何一臺主機在任何一時刻都可以訪問網絡,但是在發(fā)送數據前,主機都要偵聽網絡是否堵塞。假如共享式以太網上有一臺主機想要傳輸數據,但是它檢測到網上已經有數據了,那么它必須等一段時間,只有檢測到網絡空閑時,主機才能發(fā)送數據。
3、帶寬競爭
在共享式以太網中,帶寬是如何分配的呢?共享式以太網是一種基于“競爭”的網絡技術,也就是說網絡中的主機將會“盡其所能”地“占用”網絡發(fā)送數據。因為同時只能有一臺主機發(fā)送數據,所以相互之間就產生了“競爭”。這就好像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一樣,誰能搶占先機,誰就能過去,否則就只能等待了。
存在的問題
通過以上講解,我們了解了共享式以太網的工作機制,但這對于網絡管理有什么意義呢?理解這一機制對于如何保證網絡運行的效率、性能和網絡設計具有重要的意義。
1、共享式以太網雖然具有搭建方法簡單、實施成本低(適合用于小型網絡)的優(yōu)點,但它的缺點是明顯的:如果網絡中的用戶較多時,碰撞的幾率將會大大增大。據實際經驗,當網絡的10分鐘平均利用率超過37%以上,整個網絡的性能將會急劇下降。因此,依據實際的工程經驗,采用100Mbps集線器的站點不宜超過三四十臺,否則很可能會導致網絡速度非常緩慢。而10M共享式以太網目前已不能滿足網絡通信的需求,因此很少使用了。
所以,當網絡規(guī)模較大時,只有通過采用交換機才能保證每臺主機分配足夠的網絡帶寬。
2、在網絡設計中,網絡設備的選型具有決定性的意義。如果選型不當,很可能會導致網絡性能達不到要求,或者造成網絡設備的浪費。由于共享式以太網采用CSMA/CD機制,使得網絡沒有QoS(服務質量)保障。“QoS”的意思是網絡可以給每臺主機分配指定的帶寬,或者至少要達到某一帶寬要求?,F在網絡交換機的價格越來越低,與相同級別的集線器的價格相差不大,而性能上的差異卻非常大,因此應盡可能地選購帶寬獨享的交換機,使用交換式以太網,以提高網絡性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