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關計算機安全的論文發(fā)表
隨著計算機應用范圍的擴大和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(fā)展,同時也帶來了眾多安全隱患。下文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計算機安全的論文發(fā)表的范文,歡迎大家閱讀參考!
有關計算機安全的論文發(fā)表篇1
試論計算機網絡風險及安全策略
摘要: 結合筆者多年從事計算機相關工作經驗,分析了當前影響計算機網絡安全的主要因素及其面臨的風險,同時著重提出了網絡安全對策,旨在加強計算機網絡安全維護工作,最大程度上避免網絡安全事故的產生。
關鍵詞: 計算機;網絡風險;安全對策
0 引言
伴隨我國網絡技術的快速發(fā)展,計算機網絡的應用已經深入并影響到人們的生產、生活。計算機網絡在給我們帶來方便的同時,其自身的一些缺陷也不可避免,導致計算機網絡很容易受到網絡不法分子、黑客的攻擊,不僅給網絡用戶造成巨大損失,嚴重情況下,導致整個網絡系統的癱瘓。因此,加強計算機網絡安全知識的學習,了解計算機網絡容易受到的影響因素,同時根據這些風險去采取科學、有效的防范策略具有十分重要與迫切的現實意義。
1 影響計算機網絡安全的主要因素分析
鑒于計算機網絡由多種設備組成,影響網絡信息系統的不安全性因素,易言之,計算機網絡安全面臨的風險也是多方面。既有垃圾郵件、惡意掃描、拒絕服務、黑客的非法闖入也有地址欺騙、病毒入侵、電子商務攻擊以及數據“竊聽”等。綜合概括主要有以下幾方面:
①計算機網絡硬件系統的內在缺陷:硬件設備極易遭受破壞甚至盜竊。一些電子設備還沒有較強的安全存取控制功能,同時,數據或信息需要在主機和終端或者主機間,網絡間通過通信線路進行傳送,而在傳送的過程中,這些數據或信息很容易被截取。
?、谟嬎銠C網絡軟件系統的內在缺陷。軟件指的是應用程序設計語言寫成的機器可以處理的程序,假如篡改此種程序,并破壞軟件,就會使系統功能受到損害,加之,某些數據庫存儲的資料具有很大的價值,一旦破壞,勢必造成重大損失。軟件系統通常由數據庫、應用軟件以及系統軟件組成。
③人為因素。主要包括系統管理員安全配置不當、技術素質不高、網絡用戶安全意識差以及人為的惡意攻擊、違法犯罪行為等。
?、墉h(huán)境因素。主要有自然災害:雷電、灰塵、水災、電磁脈沖、火災以及有害氣體等,不但會破壞數據、損壞設備,嚴重的話能夠破壞整個系統;輔助保障系統:主要是指空調、水和電等不正常或者中斷,從而影響系統的運行。
?、輸祿敵霾糠?。數據經處理后能轉換成可被閱讀的文檔,這些文檔在輸出的過程中,信息很容易被竊取和泄露。
?、迶祿斎氩糠帧Mㄟ^輸入設備,數據輸入系統進行處理,有可能造成假數據的輸入或者一定程度上加大篡改數據的可能性。
2 計算機網絡的安全策略探討
2.1 計算機網絡的物理安全防護對策。物理安全策略通常是指保護通信線路、服務器以及計算機網絡系統等各種硬件設備。對硬件設施的破壞主要來源于人為因素和自然環(huán)境因素,因此,在使用網絡的過程中,用戶應進行身份認證,確保是本人授權的情況下進行的計算機操作。同時,改善并加強計算機網絡系統的工作環(huán)境,建立健全計算機網絡系統的管理制度以及相關的規(guī)章制度,并且加強網絡安全管理,最大程度上避免網絡系統遭到破壞,從而保證網絡系統的正常運行。
2.2 常用的計算機網絡安全防范技術
2.2.1 計算機網絡加密技術。
杜絕非授權的用戶入網或者進行竊聽,從而有效地確保網絡遭受惡意軟件的攻擊,這是計算機網絡加密技術的優(yōu)勢,因此,推廣網絡加密技術能夠有效的加強網絡系統的安全性。計算機網絡加密技術主要有以下三個常用的方法:
?、俟?jié)點加密。節(jié)點加密禁止消息以明文形式存在于網絡節(jié)點中,其首先解密收到的消息,其次通過另一個不同的密鑰進行加密,需要說明的是此程序需要在節(jié)點上的一個安全模塊中進行。節(jié)點加密旨在加密并保護源節(jié)點至目的節(jié)點間的傳輸鏈路;
②端點加密。其旨在加密與保護源端用戶至目的端用戶的數據;
③鏈路加密。鏈路加密,亦稱在線加密,指的是傳輸數據只在物理層前的數據鏈路層進行加密。而傳送路徑上的各臺節(jié)點機是接收方,且在各節(jié)點機內,信息均要被解密與再加密,依次進行,直至到達目的地。鏈路加密旨在確保網絡節(jié)點間鏈路信息的安全性。
2.2.2 網絡防火墻技術。
防火墻,顧名思義,是一種內部網絡屏障,對外部不安全影響因素進行阻擋,防止外部網絡用戶非授權訪問。其是一種計算機軟件與硬件的結合,使得Intranet(內聯網)同Internet(互聯網)間建立起Security Gateway(安全網關),進而有效的避免非法用戶入侵內部網絡。作為一個有效的計算機網絡安全技術之一,防火墻能夠將安全區(qū)域同風險區(qū)域間的連接進行隔離。其組成表示如下:網關+安全策略+過濾器=防火墻。
?、賾脤泳W關級防火墻。易言之,代理型防火墻。過濾路由器和代理服務器構成代理型防火墻,其工作原理是結合了過濾路由器與軟件代理技術。通過Internet連接,過濾路由器嚴格篩選出所需數據,再通過網絡終端傳輸至代理服務器。由于代理型防火墻的安全系統較高,因此受到了網絡專家的一致好評。
②包過濾防火墻。作為防火墻的初級產品,包過濾防火墻技術以網絡分包傳輸技術為依據,工作于網絡層能夠在路由器上實現包過濾。以“包”為單位進行網絡數據的傳輸,數據可被分成數據包,各數據包又涵蓋某些特定信息。倘若數據包同過濾表中的規(guī)則相一致時,數據包將允許通過,反之,則禁止數據包通過。
?、蹌討B(tài)包過濾防火墻。易言之,監(jiān)測型防火墻。作為新一代產品,監(jiān)測型防火墻的優(yōu)點包括:可伸縮性、高效性、安全性高以及易擴展性等。
2.2.3 計算機網絡病毒防范技術。
網絡環(huán)境中,計算機病毒的破壞力與威脅性難以估量,僅以愛蟲病毒、CIH病毒就能證明計算機網絡倘若不受到足夠的重視,其帶來的重大損失的程度有多大。計算機網絡防病毒技術主要有以下三種技術:
?、兕A防病毒技術。這種技術通過本身常駐系統內存,能夠取得控制系統的優(yōu)先權,從而判斷并監(jiān)視病毒是否存在于計算機系統之中,有效避免計算機系統受到病毒的入侵和破壞。預防病毒技術主要有系統監(jiān)控和讀寫控制,引導區(qū)保護以及加密可執(zhí)行程序等手段。
?、跈z測病毒技術。此技術可謂一種偵測技術,主要是基于計算機病毒特征,進行的判斷,諸如,文件長度、關鍵詞以及自身的檢驗等等。檢測病毒是當前防范病毒的支柱,但是,近些年,病毒也在時刻的變化,且其數目也在日益增多,給識別古怪代碼串的進程帶來了一定的難度,所以,新防病毒技術應集病毒檢測、集中式管理以及多層數據保護等各種功能于一體,從而形成能夠穩(wěn)定的檢測計算機病毒的多層次防御體系。
?、巯《炯夹g。此技術防范病毒主要是通過分析計算機病毒,從而開發(fā)出具有特定功能的軟件,即清除病毒程序且恢復原文件。鑒于病毒主要攻擊應用程序、網上資源,且通常附著在信息共享的網絡介質中,所以,需要在網關上設做好設防工作,并在網絡入口進行實時查殺病毒,從而確保計算機網絡安全運行。
3 結束語
作為一個綜合性話題,網絡安全牽涉到諸多的方面,例如:使用、管理及技術等,不僅包括物理與邏輯的技術措施,而且也有計算機網絡自身問題,并且對于風險的防范,一種技術并不是全能的,僅能針對一方面的問題進行解決,所以,需要我們相關的從業(yè)人員認識到計算機網絡安全防范的迫切性,完善系統的開發(fā)過程,系統測試做到嚴謹,綜合實施防御策略同時加強網絡管理隊伍的整體素質,保密政策做到嚴格,安全策略做到明晰,從而確保信息、數據的正確和完整,給計算機網絡提供更強大的安全服務。
參考文獻:
[1]霍燕斌.淺議計算機信息安全所面臨的威脅以及防范技術[J].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,2012,(01):29-30+48.
[2]楊科偉.淺談目前我國計算機網絡安全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對策分析[J].科技致富向導,2011,(32):42.
[3]江健,盧昱,王宇.信息安全風險分析方法探討[A].2005通信理論與技術新進展——第十屆全國青年通信學術會議論文集[C].中國通信學會,2005:4.
有關計算機安全的論文發(fā)表篇2
淺談計算機網絡安全規(guī)劃與設計
摘要:計算機網絡工程的安全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。文章從計算機網絡管理的概念、網絡安全的定義開始,闡述網絡安全規(guī)劃與設計基本原則,是架設一個安全的網絡工程系統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。從而控制網絡中的設備、設施,工作參數和工作狀態(tài),以實現對網絡的管理。
關鍵詞:網絡管理;網絡安全;網絡安全規(guī)劃;網絡病毒;防治技術
一、網絡管理的概念
網絡管理:簡單的說就是為了保證網絡系統能夠持續(xù)、穩(wěn)定、安全、可靠和高效地運行、不受外界干擾,對網絡系統設施的一系列方法和措施。為此,網絡管理的任務就是收集、監(jiān)控網絡中各種設備和設施的工作參數、工作狀態(tài)信息,顯示給管理員并接受處理,從而控制網絡中的設備、設施,工作參數和工作狀態(tài),以實現對網絡的管理。
二、網絡安全的定義
1.從本質上來講,網絡安全就是網絡上的信息安全。網絡安全是指保護網絡系統中的軟件、硬件及信息資源,使之免受偶然或惡意的破壞篡改和泄露,保證網絡系統的正常運行、網絡服務不中斷。
2.從廣義上說,網絡安全包括網絡硬件資源和信息資源的安全性。硬件資源包括通信線路、通信設備(交換機、路由器等)、主機等,要實現信息快速、安全地交換,一個可靠的物理網絡是必不可少的。信息資源包括維持網絡服務運行的系統軟件和應用軟件,以及在網絡中存儲和傳輸的用戶信息數據等。
三、網絡安全規(guī)劃與設計基本原則
1.網絡系統安全規(guī)劃設計的基本原則
網絡安全的實質就是安全立法、安全管理和安全技術的綜合實施。這三個層次體現了安全策略的限制、監(jiān)視和保障職能。根據防范安全攻擊的安全需求、需要達到的安全目標、對應安全機制所需的安全服務等因素,參照SSE-CMM(系統安全工程能力成熟模型)和ISO17799(信息安全管理標準)等國際標準,綜合考慮可實施性、可管理性、可擴展性、綜合完備性、系統均衡性等方面,在網絡安全方案整體規(guī)劃、設計過程中應遵循下列十大原則。
(1)整體性原則;(2)均衡性原則;(3)有效性與實用性原則;(4)等級性原則;(5)易操作性原則;(6)技術與管理相結合原則;(7)統籌規(guī)劃,分步實施原則;(8)動態(tài)化原則;(9)可評價性原則;(10)多重保護原則。
總之,在進行計算機網絡工程系統安全規(guī)劃與設計時,重點是網絡安全策略的制定,保證系統的安全性和可用性,同時要考慮系統的擴展和升級能力,并兼顧系統的可管理性等。
2.如何進行網絡工程安全規(guī)劃
網絡安全規(guī)劃與設計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,不單純是技術性工作,必須統一步驟,精心規(guī)劃和設計。安全和反安全就像矛盾的兩個方面,總是不斷攀升,所以網絡安全也會隨著新技術的產生而不斷發(fā)展,是未來全世界電子化、信息化所共同面臨的問題。一般來說,網絡的安全規(guī)劃設計與實施應考慮下面4個方面的問題。一是確定面臨的各種攻擊和風險并分析安全需求。二是明確網絡系統安全策略。三是建立網絡安全模型。四選擇并實施安全策略。
四、網絡病毒的防治技術
1.網絡計算機病毒的特點
網絡病毒是利用網絡平臺作為傳播方式的,由此可見,在網絡環(huán)境下,網絡病毒除了具有可傳播性、可執(zhí)行性、破壞性等計算機病毒的共性外,還具有一些新的特點。主要表現如下:
第一,主動通過網絡和郵件系統傳播。第二,傳播速度極快。第三,危害性極大。第四,變種多。第五,難于控制。第六,清除難度大。第七,具有病毒、蠕蟲和后門(黑客)程序的功能。
2.網絡計算機病毒的破壞行為
網絡計算機病毒破壞性極強,常見的破壞性表現如下:
(1)劫持IE瀏覽器,首頁被更改,一些默認項目被修改(例如默認搜索)。
(2)修改Host文件,導致用戶不能訪問某些網站,或者被引導到“釣魚網站”上。
(3)添加驅動保護,使用戶無法刪除某些軟件。
(4)修改系統啟動項目,使某些惡意軟件可以隨著系統啟動,常被流氓軟件和病毒采用。
(5)在用戶計算機上開置后門,黑客可以通過此后門遠程控制中毒機器,組成僵尸網絡,通過對外發(fā)動攻擊、發(fā)送垃圾郵件、點擊網絡廣告等牟利。
(6)采用映像劫持技術,使多種殺毒軟件和安全工具無法使用。
(7)記錄用戶的鍵盤、鼠標操作,從而可以竊取銀行卡、網游密碼等各種信息。
(8)記錄用戶的攝像頭操作,可以從遠程窺探隱私。
(9)使用戶的機器運行變慢,大量消耗系統資源。
3.基于工作站的防治策略
工作站就像是計算機網絡的大門,只有把好這道大門,才能有效防止病毒的入侵。基于工作站防治病毒的方法有三種:
(1)軟件防治。即定期或不定期地用反病毒軟件檢測工作站的病毒感染情況。軟件防治可以不斷提高防治能力,但需要人為地經常去啟動防病毒軟件,因而不僅給工作人員增加了負擔,而且很有可能在病毒發(fā)作后才能檢測到。
(2)在工作站上插防病毒卡。防病毒卡可以達到實時檢測的目的,但防病毒卡的升級不方便,從實際應用的效果看,對工作站的運行速度有一定的影響。
(3)在網絡接口卡上安裝防病毒芯片。它將工作站存取控制與病毒防護合二為一,可以更加實時有效地保護工作站及通向服務器的橋梁。但這種方法同樣也存在芯片上的軟件版本升級不便的問題,而且對網絡的傳輸速度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。
參考文獻:
[1]董偉.計算機病毒分析及防治策略[J].信息與電腦: 理論版.2009,(07):14-15.
[2]商娟葉.淺談計算機網絡病毒的防治措施[J].新西部: 下半月.2008,(10):225.
[3]劉曉玲,許三忠.淺談網絡病毒及其危害[J].濟南職業(yè)學院學報.2008,(05):123-126.
[4]何春林.LAN的安全防范[J].科學咨詢: 決策管理.2009,(10):68.
有關計算機安全的論文發(fā)表





上一篇:有關計算機安全方面的論文免費
下一篇:計算機安全方面的論文投稿